
就在幾天前,武漢市集中核酸檢測結果發布——全市集中核酸檢測9899828人,沒有發現確診病例。
李蘭娟院士在6月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武漢是安全的!武漢人是安全的!”
這句話,我們已經等了太久。比起前期城市陸續復工復產的好消息,昨天的消息更讓我激動。因為,繼4月8日武漢開放對外通道后,武漢人終于獲得了心理上的解封。
所以,從病毒肆虐的疫情風暴眼,到解封清零,再到全員排查0確診,武漢人究竟經歷了什么?結果公布之后,武漢人可以摘口罩了么?武漢硬氣了么?

截至6月3日,距離武漢對外交通“解封”已有55天。
在這55天中,我們經歷了太多的情緒跌宕。一面是對城市復蘇、復工復產的喜悅,一面是創傷后每一個個體的艱難求生。 畢竟, 城市的復蘇,可遠不是“按下重啟鍵”那么簡單。

公司茅臺專賣店正式復工
我們的城市逐漸好起來了,但過程卻極其艱難,像一個舔舐傷口的巨獸,每舔一下,都提示著它疫情遺留的陣痛。
幾日前的發布會上,李蘭娟院士提到,武漢的一些朋友告訴她,他們去外地依然要被隔離14天,有一種被歧視的感覺;還有的說,綠碼到了外地就變成黃碼。 李蘭娟院士自己前天從武漢回家,也要查核酸。

某個朋友在出差的15天內,被反反復復要求測了4次核酸,也意料之中地被2家酒店禮貌拒絕。
“我自己也是不敢出去,當然,更擔心的是給別人造成困擾和麻煩”,她跟我說。
“不是歧視,但就是看到武漢人潛意識里會有些害怕”,道理我們也明白,但聽到這樣的話依然會心酸。

圖片來源:江灘印象
在武漢,各行各業的求生大作戰輪番上演。商場、餐廳等娛樂場所早已陸續開放。但在生存面前,也衍生出了不少魔幻景象。
五星級酒店和幼兒園開起大排檔,拽上天的老牌早餐店們也都開始 24小時營業,酒吧搬出椅子露天八字排開。
就在近日,全民擺地攤的新聞在朋友圈刷了屏,各式段子式的調侃層出不窮。

樂觀的武漢人用自己的方式看待這場疫情后的城市復蘇。
口罩依然是生活必需品,武漢人自我調侃沒戴口罩出門感覺像“裸奔”。全市核酸大排查后,武漢人心中終于有在公園、在游樂場、在綠道暢快呼吸的底氣。
5月14日,武漢宣布開啟全員核酸大篩查。最初,不少聲音唱衰,因為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武漢對此展現出了空前的決心,為了讓武漢人自己安心,也讓其他省市的人對武漢人放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說:武漢現在是全國最安全的城市!
中華預防醫學會社會醫學分會主任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盧祖洵說: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摘下口罩自由呼吸了!
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說:武漢市民遇到無癥狀感染者的幾率很小。
從數據到專家都在給武漢人打氣,一時間,武漢人打心底舒了一口氣。這口氣有無力、有委屈、有無奈,但自此,武漢人多了一份勇氣和自信。


從5月14日武漢部署開展集中核酸檢測大排查工作,到“查漏補缺”完成,19天,總投入9億元,武漢迎來新生。
武漢市常務副市長胡亞波說:“4月8日武漢實現了物理意義上的解封,集中核酸檢測排查后,封城期間作出巨大犧牲的武漢人實現了心理上的解封!“

公司辦公時依然佩戴口罩
那么結果公布之后,武漢人可以摘掉口罩了么?
武漢市衛健委副主任王衛華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回復:相信不久,我們的防控級別會有調整。
對于戴口罩的問題,根據國家出臺的公眾戴口罩的指南和規范,對于低風險區,除了特定條件以外要戴口罩,其它可以不戴口罩。特定條件指人口密集、聚居,比如說醫院等等這些高 風險場所。這些地方需要戴口罩,在其它地方可以不戴口罩。

與此同時,檢測結果一發布,湖北人人的員工馬馨發了條朋友圈:正式恢復常態營業。

當然,陣痛依然存在。經濟、生活的恢復仍需一段時間。
但武漢人終于有了底氣,可以熱情地對所有疫情期間關懷、幫助過我們的外地朋友們說一句:武漢,歡迎你來玩!
草木蔥蘢處,未來方可期。
愿山河無恙,如初見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