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正如古諺所說:“清明前后,點瓜種豆”和“植樹造林,莫過清明”。而清明節(jié)除了是農事歷法外,還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祭祀節(jié)日之一,祭祖和掃墓是它既獨特又鮮明的文化符號。
4月1日,為祭奠長眠在洪山南麓的曠世英烈,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公司組織前往武漢市洪山區(qū)施洋烈士陵園開展“清明追思,緬懷先烈”清明祭掃活動。
陵園內蒼松翠柏,莊嚴肅穆。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烈士塑像,其基座上刻有董必武同志1957年的題詩:“二七工仇血史留,吳肖遺臭萬千秋,律師應仗人間義,身殉名存烈士倦”。圍在塑像周圍,認真口誦悼詞,仿佛又穿越回了“二七”,感觸到那段悲壯的歷史。
在莊嚴肅穆的施洋烈士塑像前,全體人員鞠躬默哀、舉行哀悼儀式,并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鮮花,以此表達對先烈們的哀思和敬意。
從陵園山腳拾階而上,共有三層27階的臺階,清楚地向世人昭示:這是“二七”回顧地,是“二七”慘案中54位烈士之一的施先生安魂處.
陵園的最高處是烈士紀念碑,碑后就是施洋墓。紀念碑左側刻有烈士生平事略,右側刻有“二七”慘案經過。在紀念碑前,全體人員面對國旗莊嚴宣誓:沒有烈士當年的拋頭顱灑熱血,沒有他們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怎么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與繁榮。烈士的革命的精神與意志激勵著我們奮勇向前。
隨后,全體在墓前獻上菊花,表達我們深深的哀思與敬意。
參觀施洋烈士陵園不僅讓我們認識到早期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正如毛澤東所說 “施洋同志的犧牲,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自己的政黨,是最保護工人階級利益的?!弊屛覀冞M一步了解黨,學習到在和平時期仍應弘揚和繼承老一輩革命家和先烈們舍己為國的精神。同時也深刻感觸,愛國主義不是一句空話,應喚起更多的人,用自覺的行動去維護革命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應對革命先烈懷有一份尊重與崇敬之情。
天地英雄氣,千秋永凜然。祖國的壯麗山河銘刻著革命先烈舍生忘死、艱苦卓絕的奮斗;祖國的繁榮昌盛凝聚著先輩們無私奉獻、團結拼搏的血汗。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要繼承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品質,發(fā)揚“愛崗敬業(yè)、吃苦耐勞、勇于探索、甘于奉獻”的茅臺傳統(tǒng),傳承“艱苦奮斗、團結拼搏、繼承創(chuàng)新、爭創(chuàng)一流”的茅臺精神,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