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的釀酒過程,更像是一代代釀酒師,以獨門心法智慧,摸索、馴化不同原糧、不同元素間相生相克的五行平衡,中和五谷之精華。在歷史的洪流中,百家智慧就這樣集雜成醇,最終匯聚成各味諧調的五糧液。
知名養生專家張其成教授就曾盛贊:五糧液的酒文化是中國白酒文化的代表,五種食物的聚合,是五行的平衡,也是陰陽的中和。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在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今天,在日新月異的闊步發展里,在擁抱世界的友好邦交里,相融相生的和之道,正在煥發出新的時代生命力。
“剛健中正,純粹精也”,這是五糧液所倡導的中國酒之道,也是中正仁和、剛柔并濟的普世哲學。
“泰而不驕,和而不同”,這是五糧液的中國風范,也是和衷共濟、友鄰交好的世界智慧!
天地人和的五行哲學
“假天工之巧,可以開物;聚執著匠心,方可出奇。”在創造了無數文明與輝煌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火藥、造紙、印刷、指南針四大發明,曾伴隨著強大的文化輸出,影響世界無遠弗屆。白酒,這項純粹中國的匠心之作、神秘而古老的微生物工程,亦被公認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直至今日,現代科技也無法完全揭秘白酒釀造的神奇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白酒不止是一門技術,更是中國道德、思想、文化、智慧的載體。 科學家曾用高科技手段,在五糧液酒中檢測出數百種有益物質,包括有機酸、酯類、醇類、芳香物、氨基酸等人體健康所必需的成分。這一發現佐證了《皇帝內經》的詮釋:“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在所有食物中,五谷是養益生命的核心,也是天地的精華。中國文化中推崇的“天地人和”的和諧境界,在五糧液這杯酒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要釀制五糧美酒,絕非任何地方都可以。正如世界上只有一個波爾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世界糧農組織認為:“在地球同緯度上最適合釀造優質純正蒸餾白酒的地區”,也只有酒都宜賓。
這里,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一方水土與一方美酒,暗含著五行智慧,相生相融。宜賓特有的水稻土、新積土、紫色土等六大類優質土壤,非常適合種植糯米、水稻、玉米、小麥、高粱等五糧作物;特別是紫色土上種植的高粱,屬糯高粱種,所含淀粉大多為支鏈淀粉,是五糧液獨有的釀酒原料。 這里,還有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環境極佳的釀酒生態園,為五糧液的佳釀天成構建了一條生生不息的微生物生態鏈。十里酒城五糧液成排的窖房里,來自空氣、土壤、曲藥中的150多種微生物在這里棲息、繁衍、互相補充、互相均衡,不斷進化出龐大而優質的微生物生態圈。數以萬計的微生物群作為“關鍵的中間載體”,負責把五谷雜糧所蘊含的香味與營養成分合理、和諧地轉化到酒中,讓酒體更加醇厚豐滿、營養健康。在這相互激發、相生相化的過程中,妙不可言的平衡點誕生了:高粱酒清香味正,糯米酒醇甜味濃,大米酒醇和甘香,玉米酒沖香味厚,小麥酒曲香回甜,每種原糧的固有香味被充分融合,諧調地釀造出了酒味層次最為豐富濃厚的極品,實現了“集雜成醇”的華麗蛻變。
在這持續千年的潛移默化、匠心醞釀中,相生相融的五行智慧,締造出五糧美酒的“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也成就了令世界為之矚目的“國家名片”五糧液。 正如五糧液集團公司董事長唐橋所說:“過去一百年,從1915年首登國際舞臺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嶄露頭角,到2015年在意大利米蘭喜獲世博大獎,五糧液續寫了百年榮耀的輝煌。”伴隨著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新百年征程,“酒以成禮、酒以載道”的中華文化已開啟遠航。一帶一路的世界級舞臺上,只待中國白酒精華耀世呈現!
一壺醇酒聚五行
天有五星,地有五方,谷有五糧,食有五味。五,在中華文化里是最富有哲思含義的一個數字。人類從有文明以來,就開始試圖用五行文化歸納世間萬物之本質,并認為自然界所有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五種基本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世間萬物之道,莫不相生相融,一言以蔽之,即追求和的境界。近代思想家梁啟超曾說,五行思想形成以后,“建以萬斛狂瀾之勢,橫領思想界之全部”。 五行,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智慧,在數千年間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生活。即使放到今天,依然有著深刻的指導含義。正如知名養生專家張其成在五糧液“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深圳站活動中所說,“世間萬物都可分為五行,天地日月星辰如此,人如此,中醫如此,白酒也不例外。”自中國元代開始釀造蒸餾酒以來,高粱成為了釀酒糧食之王,取代了別的糧食,并且逐步向南方推進,開始征服白酒的江湖。可是,在宜賓,卻一直延續著五糧釀造的模式,直至今日在中國白酒行業獨樹一幟,并且成就了豐富飽滿的酒體,獨特迷人的口味。個中原因,有深刻的歷史積淀、有先天優越的地域原因,但最難以被效仿的,還是五糧液數十代人堅守的釀酒之“道”。 據《黃帝內經》記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由此可見,糧食也分五類,其中五谷最重要。五糧液雖由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種糧食釀制而成,但又絕不是五谷雜糧的簡單聚合,而是一個五行的平衡與陰陽的中和。
五糧液一代又一代的釀酒師,認識到不是原料越多越好,他們找到了原料之間恰到好處的配比關系,找到了原料之間的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相互平衡的道理:高粱酒清香味正,糯米酒醇甜味濃,大米酒醇和甘香,玉米酒沖香味厚,小麥酒曲香回甜。五糧液將五味合而為一,集風味之大成,集雜成醇,諧調地釀造出了酒味層次最為豐富濃厚的極品,使每種原糧的優點得到充分激發。按照中國人的說法,這就是相生相克,是中華文化中最根本的五行文化。
史載,早在南北朝時期,宜賓彝族人家采用小麥、青稞釀制了“咂酒”;唐代戎州官釀“重碧春酒”享譽神州;宋朝姚氏家族采用五種糧食釀制“姚子雪曲”,五糧液初見雛形;明代陳氏家族子孫陳三,在原有釀造基礎上,提煉出“蕎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兩成,川南紅糧湊足數,地窖發酵天鍋蒸”的“陳氏秘方”。1957年,五糧液大膽革新傳統配方,用小麥取代蕎麥,酒中的苦味減少,多了幾縷新的芳香。1963年五糧液首次參加全國名酒評比會,就獲得專家高度評價:“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 追求完美的五糧液人不斷完善著釀造技術,以極致匠心,詮釋著和諧完美的中國白酒之道。當中國再次屹立在世界舞臺的中心,是時候,以一杯香醇的美酒,品味中華文化的燦爛;以一杯甘美的醇釀,敞開擁抱未來的胸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