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佳玲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251434/answer/50133569
來源:知乎
在同樣的茶、器具、水的情況下,泡出的茶不同的味道,按流程來說有一下幾個情況
1、投茶量 2、水溫 3、醒茶\洗茶 4、注水方式5、出湯手法 6、是否悶蓋
1、投茶量:一般如果是包裝好的小包茶葉會在7~9克左右(強調(diào)是左右)不同的茶包裝的份量可能微有不同,7~9克的份量適用于我們所常見大小的蓋碗。 包裝好的投茶量也就幾克之差沒太多講究,基本就直接一包下去了,除非你泡茶的器具比常見的要大或小就要自己再做調(diào)整了。
散裝茶根據(jù)器具的容量、個人口味、茶類要靈活調(diào)整投茶,比如紅茶同樣大小的蓋碗,份量可減少至5~7克,而單樅根據(jù)個人口味卻可以投放到十克以上(見過常年喝單樅的潮汕人滿滿一蓋碗\紫砂壺并刻意把出湯時間停留很久)散裝茶的投茶在經(jīng)驗不夠的情況下,最好還是用克秤,或者用茶荷或類似的器具量化有的時候你肉眼估計后幾克的差距, 雖然沒有“失之毫厘繆之千里”這么夸但投茶量確實對泡出來的茶口感是會有著直接影響的(后續(xù)可根據(jù)出湯時間做彌補,但…只是“彌補”)。
2、水溫如果泡的是類似鐵觀音、單樅、巖茶、普洱要保證是燒開達到沸點的沸水,(但切記水不可為達到溫度去反復(fù)燒開)如果你的燒水設(shè)備有保持恒溫功能,就在燒開后調(diào)到保溫檔,如果沒有,每次燒水不要太多,大概就幾泡的水量,在溫度降下來前能用完,等到差不多要用再重新燒。原因:一、 不健康。 二 、我們泡茶通常說燒得過開或反復(fù)燒開的水,“水質(zhì)過硬”(對!我們就是這么作~我們還能更作~)其實也可以說 反復(fù)燒開的水含氧量低 影響口感(好吧…這樣的解釋聽起來還是很作…)
如果是綠茶80~85℃。紅茶80℃~90℃,類似金俊眉、小種這類的紅茶溫度在80~90℃之間,普通紅茶85~95℃之間(請教過專門負責(zé)紅茶工藝的茶農(nóng)其實剛燒開100℃的水也是可以的,只是出湯時間就要比低溫的稍微快一點,)但個人體會是,還是用對應(yīng)的溫度去泡法更適合相比之下,更濃郁、綿柔,“沸水快速出湯”的泡法,掌握不好的話這個茶的缺點就全出來了 水薄、味淡、偏澀…
3、洗茶\醒茶
對于除普洱以外的茶,第一泡洗茶需要注意的不多,用對應(yīng)溫度的水沖泡…溫潤茶葉…然后及時出湯…即可。
普洱因為其陳化特性、制作工藝緊壓,所以需要多一個“醒茶”的步驟,
“醒茶”是為了完全激發(fā)茶葉的茶性,通過茶于水的完全接觸,使茶葉“活醒”過來,去除茶葉在制作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所帶的雜質(zhì)。
至于怎么醒、醒多久,這有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有需要在另外做答。
4、注水方式
不同的茶要茶性不同,適用于不同的水溫,同樣的,也有不同的注水方式。
比如 綠茶、紅茶,最好是低溫,注水略高使水微帶一點沖擊力,沿著蓋碗的碗邊去沖泡,使茶葉在杯中翻滾,使茶葉于水充分融合,受熱均勻。另外綠茶通常是直接用“直升玻璃杯”直接浸泡的,茶葉在沖泡時在水中翻滾在茶藝中也增加了一定的觀賞性。(注水沿碗邊沖泡,另一個影響是可以進一步的給水降溫)
而鐵觀音 大紅袍 烏龍茶類 更適合高溫 順時針懸壺高沖,更能激發(fā)茶香。
普洱生茶,適合高溫 順時針沿碗邊緩慢的低泡,更利于茶物質(zhì)的揮發(fā),泡出來的茶湯才不會水薄無韻味。
普洱熟茶,適合從前端定住一個點高溫沿著碗邊注水,普洱熟茶尤其剛醒好、洗好茶后的5泡左右是非常容易泡濃的,出湯稍微慢點都會濃如醬油色,所以是要特意的不去沖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