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串葡萄背后的“匠人匠心”
作為一名在張裕卡斯特酒莊工作五年的技術員,譚玉超用自己的光陰和年華,書寫著工匠精神的那份執著與堅定。
有人說,葡萄酒是釀出來的,這種說法并無差錯。然而,真正的葡萄酒專家會告訴你,一流的葡萄酒是種出來的,因為葡萄酒的質量好壞“七分原料三分工藝”。
張裕恪守著“好葡萄酒是從種出好葡萄開始”的原則,在北緯37o~43o釀酒葡萄黃金種植地帶上完成30萬畝葡萄基地布局,分布在山東煙臺、新疆石河子、寧夏青銅峽和黃羊灘、陜西涇陽、遼寧桓仁及北京密云等六大優質產區,成為國內葡萄酒企業擁有原料基地最多的企業。
對于葡萄的質量,譚玉超不敢有一絲馬虎。每年9月底之前,他必定開始了一輪對葡萄的精心遴選工作。“比如,長在葡萄樹上的一些病果爛果,還有一些生青的果實,此時必須要疏除掉。此外,像一些著色不良的果實,我們也會進行全部疏除。而這部分果實一般能占到整株葡萄樹數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譚玉超說。
“正常的蛇龍珠一棵樹一般只能掛12串葡萄果實,但等每棵樹完成疏果工作后,最后剩下的往往就只有8穗葡萄了。”提到果實數量的減少,譚玉超不無心疼。
“不少原本好好長在葡萄樹上的葡萄,就在這樣一次又一次重復的遴選工作中被疏除掉了。這畢竟是我們悉心呵護了近一年時間的果實。”
然而,這個過程卻又是必須的。“因為公司已經制定了嚴格的標準,那么我們只能按照這個標準實行。同時,也正是有著這樣的高標準要求,用這種高品質的葡萄,我們才可以做出更高品質的葡萄酒。”
每棵樹上留八串葡萄,是為了讓葡萄有充足的光照和空氣的充分流通,保證葡萄吸收到充足的營養,葡萄的顏色和糖分才能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