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云酒頭條

5月,云酒傳媒“創新中國行”走進湖北。
走訪中發現,湖北多數酒企都有過投資并購的經歷,從勁牌的神農架和繡林玉液,到古井貢收購黃鶴樓酒業,再到業外資本維維股份/江蘇綜藝集團(下稱綜藝集團)投資枝江酒業,同仁堂牽手楚園春酒業......
這其中,枝江與楚園春的案例更成為行業內關注的焦點。從它們身上,能夠投資并購潮下的楚酒哪些變化?
業外投資都看好的湖北酒企,魅力何在?
當前,我國白酒行業競爭格局基本形成,市場向優質品牌集中,行業整合持續加速,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
正因如此,業內外資本投資并購潮起,湖北酒企成為重點對象。
維維股份曾于2009年10月及2013年8月分兩次購入枝江酒業71%股份;2020年8月,綜藝集團以現金方式收購維維股份所持枝江酒業71%控股權,交易對價4.615億元。
今年1月,湖北京宜生物發生股權變更,同仁堂以2.16億元獲得湖北京宜生物51%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遠安縣棲鳳生態產業發展基金以3914.65萬元獲得18.10%股權,原全資控股股東湖北楚園春酒業股權占比降至30.90%。
不只是業外投資,枝江與楚園春之外,業內投資對于楚酒也十分關注。
2016年4月,古井貢酒以8.16億元收購武漢天龍黃鶴樓酒業有限公司51%股權。
2012年,勁牌公司正式進入神農架,并于2016年啟動智能化工廠改造;2022年,勁牌公司投入20億元,在神農架建設湖北省最大的醬香型白酒生產項目。位于荊州的繡林玉液酒業,也是勁牌公司投資的“大曲清香”白酒生產基地。
可見,在近兩年酒業投資并購潮起之前,湖北酒企早已踏在了大浪之前。
有業內人士表示,白酒行業的并購時有發生,但在湖北發生的兩樁并購(枝江、黃鶴樓)并購金額高、被并購企業規模大,在行業內產生了較大影響力。
為什么會發生在楚酒板塊?
業內人士分析,湖北幾大白酒企業均為民營企業,體制層面的限制相對較少,利于并購開展;企業產品結構多側重在百元價位以下,品牌力稍顯欠缺,但潛力巨大。對于資本而言,這無疑是一筆“好生意”。
投資并購,楚酒振興新跳板?
投資加持,能否讓楚酒再上一個臺階?
事實上,對于湖北酒企而言,投資并購無疑是一種快速獲取資源、擴大市場份額的有效途徑。通過并購,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持,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在云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知趣營銷總經理蔡學飛看來,每次行業調整都是內外部環境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白酒行業保持了多年的量價齊升,既有量、又有價的發展不可持續。“目前白酒產量有所下降,但是消費結構升級明顯,擁有品牌、品質、規模優勢的產區名酒和品類名酒,已經成為行業的焦點。”
以綜藝集團收購枝江酒業為例,憑借其資本與社會資源優勢,有望給一些區域名酒帶來全國性擴張機會,駛入發展快車道。
資金的支持只是一方面。古井貢酒入主黃鶴樓后推出大清香系列產品,并常態化開展高端商圈品鑒體驗和圈層互動,對黃鶴樓老名酒的品牌勢能進行了加速放大。
可見,通過投資并購,湖北酒企的生命力正在迸發。然而,投資并購也并非萬能良藥,能否真正拯救楚酒還尚未能給大家一個準確答案。
如果說投資并購能否拯救楚酒還是一個疑問,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投資并購對于楚酒企業而言是一把雙刃劍。在追求市場份額和資源整合的同時,企業更應注重長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投資并購的價值最大化,為楚酒行業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投資并購,給了區域名酒重生的機會。
川黔產區進階,楚酒承壓突圍
透過這一大批存在于湖北酒企間的投資并購事件,可以看到的是其背后面臨的真正壓力點。
宏觀來看,湖北省是我國人口和經濟大省,人口數5844萬,排名全國第10位。2023年GDP總量55803.63億元,排名全國第7位。
對比四川,曾與湖北并稱為“中國最像的兩個省份”,也是當下我國白酒成熟產區的樣板之一。
截至2023年末,四川全省常住人口8368.0萬人。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初步結果,2023年四川省地區GDP總量為60132.9億元。
可見,兩省人口經濟等數據相當,其白酒產業發展格局也較為相似。湖北龍頭企業過百億或者逼近百億,并出現一批幾十億、十幾億的腰部企業。
但以產區來看,四川的進階趨勢則明顯許多。
根據相關機構數據,2023年全年,湖北省十五家重點白酒、露酒企業完成產量29.58萬千升,同比下降1%;銷售收入240.96億元,同比增長6%,但不及全國平均上升9.3%的行業水平;實現利潤53.84億元,與去年持平。
據四川省統計局公布,2023年,四川全省白酒生產量為174.1萬千升,同比下降3.7%。2022年,四川省白酒產量高達348.1萬千升,營收突破3447.2億元。同年,四川白酒產量和營收均占全國的52%,穩居全國榜首,利潤總額也占據了全行業的34%。
再看貴州,盡管黔酒的產量僅占行業的4.3%,但其銷售規模據預計在2000億左右,占到行業銷售收入的30%,貢獻了白酒行業利潤總額40%以上。
對比來看,楚酒的潛力亟待開發,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近年來,湖北白酒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大白酒品牌紛紛加大營銷投入,爭奪本地市場份額。隨著馬太效應加劇,消費者對于名酒的信任度增加,疊加名酒全國化的加速,湖北區域酒企在市場份額的爭奪上,并不占太多優勢。
大眾價位產品成主流,產品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經走訪發現,前幾年湖北各企業在中低價位瘋狂“內卷”,注重渠道巷戰拼殺,卻忽視了產品高端化和消費者培育,自然而然,湖北消費者對鄂酒的認知便長期固化在百元價位帶,也讓全國性名酒的中高端產品得以“趁虛而入”。
湖北酒企在內部管理、人才引進等方面也有待完善,這些問題限制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
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困境之外,仍有曙光。
保健酒行業穩居頭把交椅的勁牌,建廠已逾70年,其產業布局已走出湖北,在貴州、四川等地建立起醬香、濃香白酒生產基地,銷售規模突破百億。其在未來30年發展規劃中明確表示,將以中國勁酒為核心;聚焦草本白酒業務,勁牌將堅持差異化競爭策略;圍繞培育中藥大健康產品業務,“三位一體”打造健康產業生態鏈。
2023年實現銷售77.25億元的白云邊提出,在“十四五”期末,公司要力爭年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據悉,白云邊在省內已經度過了價格帶和渠道全覆蓋的階段,開始在高端化上尋求增量,同時尋求全國化的開拓。
同時,明確構建“1+2+3”的市場布局模式致力于全國化的稻花香,也將圍繞打造1個30億的湖北市場,聚焦培育河南、江西兩個5億級的省外市場,穩定布局京滬深三大一線城市,推動全國市場整體向前推進。
石花酒業從“雙品牌運營、三大平臺”裂變,到產品形象的梳理,再到市場精細化與外拓,不斷鞏固高端品牌與直營模式優勢。
在這些湖北區域名酒酒企中,奮發向上的“楚酒能量”清晰可見。
走訪發現,湖北酒企普遍意識到品牌抱團、楚酒復興的必要性。相信由內至外加速升級突圍的湖北酒企,將會給行業帶來更多來自于湖北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