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號MT品藏館—酒怪聊酒
老酒收藏圈里有些“行話”,弄懂他們“小白”也能變身為“老炮”!
我們看看有些什么“行話”吧
1,老酒:在老一代的老酒人中,把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1995年)前的酒視為老酒,因為當時的酒大多還是采用傳統(tǒng)工藝釀造。現(xiàn)在個人認為,瓶儲十年以上可認為是老酒
2,新酒:當年生產的,或前一年生產的酒。
3,次新酒:生產時間在3年以上,3至5或8年的酒
4,酒線:瓶裝酒的液面在酒瓶中的位置。
5,酒花:酒搖動后產生的泡沫。
6,正標:酒瓶正面的商標及相關產品介紹的圖案或說明。
7,背標:酒瓶背面的商標及相關產品介紹的圖案或說明。
8,頸標:環(huán)繞瓶頸處的相關標識。
9,克重:未開封的酒連瓶稱重后的重量。
5,品相:相當于人的“臉面”, 封膜是虧完好,“酒線”是否到勁標,酒標是否完整等都是品相要考慮的。
6,全品:酒瓶外觀無污染磨損,酒標完整,瓶蓋完好,克重或酒線很好的酒。
7,藏品:類似于全品。
9,擺件:酒標或外觀較完整,有跑酒或是空瓶,用于充當陳列等展示用。
10,黃湯:酒色自然微黃透亮,多指老年份醬酒酒色。
11, 壓蓋:又叫啤酒蓋,是一種采用啤酒壓蓋封口的技術。
12,旋蓋:采用金屬鋁旋蓋封口的技術。
13, 塑蓋:采用的塑料蓋封口,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酒通常采用塑蓋。
14,木塞:用出現(xiàn)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酒。用類似紅酒的木塞,封裝瓶裝白酒。
15,白瓷瓶:白釉陶瓷瓶。在19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作為一種高端瓶型出現(xiàn)較多。
17,白玻瓶:乳化玻璃瓶。酒瓶外觀有合縫線(兩個半拉瓶接合部),茅臺酒的瓶子即為白玻璃瓶。
18,假老酒:現(xiàn)在仿上世紀八或九十年代酒生產的酒。
19,老假酒:在以前生產的假冒名優(yōu)白酒。
20,臆造酒:根本不存在或酒廠根本沒生產,造假者用其品牌做的酒。
21,膜: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早期前,多會在酒的蓋外,套一個塑料袋加封。這層塑料袋叫膜。
22, 后封膜:后封膜屬于造假的現(xiàn)象,原膜殘破,或酒重不達標重新注入部分新酒,達到品相完美,造假者撕掉原來的膜,新再封上一層膜,冒充原裝膜,這就是后封膜。
23,酒精膜:多用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酒瓶封口,膜很薄,遇酒精會收縮。但容量老化,保存到現(xiàn)在很脆,很容易碎。
24,紅皮:多指上世紀八九十年茅臺酒瓶蓋外加套的塑膜,較厚。
25, 造假者針對某些年份較晚的酒,撕掉原標,換上年代更為久遠的酒標,以此充當年份更早的酒謀取更高的利益,視為后貼標。
26,醬油標:造假者為讓新酒標顯的陳舊發(fā)黃,受用手段染或熏等方法做舊。
27. 打孔:打孔即在瓶子上鉆孔,然后注入酒,增加酒的重量,或者換酒。打孔的地方主要在一些不明顯看到的地方,例如:酒標后、飄帶下、蓋頂和蓋側面等。這些地方由于位置不明顯,通常容易被收藏者疏忽。
28,啤酒瓶:上世紀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中早期,白酒廠使用啤酒瓶型的瓶裝酒。
29,炮彈瓶:同啤酒瓶。
30,黑醬/黃醬:醬瓶茅臺,當時的專供茅臺。瓶子是偏黑土黃色的,叫黑醬;瓶子是黃色的,叫黃醬。
31, 高度酒:50度以上的白酒。
32,低度酒:40度以下的白酒。
33。 香型: “醬香”、“濃香”、“清香”……
34. 棉紙: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高檔白酒瓶身外套裝的一層草紙,代表性的是棉紙包茅臺。
35, 鐵蓋茅臺:1987年到1990年,茅臺酒瓶從540毫升換成了500毫升,背標也換成了新的,包裝從棉紙換成了紙盒,瓶蓋從塑料蓋變成了鐵蓋,這一時期的酒俗稱鐵蓋茅臺。
36,原箱:外包裝完整,膠帶未打開過的整箱白酒。
37,開箱(原開):外包裝完整,膠帶被劃開,酒可拿出來的白酒。
38,底吹:外包裝完整,外箱上部膠帶完整沒打開過,但外箱下部的膠帶用電熱吹風吹開過,酒可從底部拿出來,在把膠帶還原封好。
39,散瓶(散飛):單瓶,零散的酒?;厥盏牧闵⒕萍俚娘L險大,所以價格會的原箱等便宜。
40,渠道貨:直接從酒廠或正規(guī)售權經(jīng)銷商處拿的酒,保真度高。
41,一線收酒:在馬路邊,小區(qū)門口零散收的酒。一線的酒魚龍混雜,新人需要謹慎辨別。
最后提醒:老酒收藏,水深坑多,入行需謹慎! 多學多看多問,才能避免“交學費”(上當受騙)!
聽懂這些“行話”,你就算是半個“圈里人”了! 當然,老酒收藏的學問遠不止這些,想要真正成為“老炮兒”,還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經(jīng)驗。 祝各位酒友都能在老酒收藏的道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最后,在老酒圈中,還有那些沒收入的“行話”,請酒友們在留言區(qū)加上。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