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微酒

白酒超級質價比時代來臨
茅臺1935酒體迎來第三輪升級、大珍·珍酒以888元對標飛天茅臺酒質、售價200元的“酒鬼·自由愛”成本為168.26元、59元的洋河光瓶酒做到“滴滴三年陳”…… 種種跡象表明,白酒行業的“超級質價比”時代已然來臨。
回望過去,在2013年前的黃金發展期內,酒業野蠻生長,酒質故事只是可有可無的點綴;整個白酒行業重視并且談論品質話題,是近十年才出現的事情;盡管“品質”二字被提及的頻率日益增高,但多數時仍停留在口號層面,未能落到實處。
直到今年,隨著行業周期調整的深化,“卷”字當頭,酒企開始真正對品質精益求精,讓品質競爭真正從量變走向質變、從口號走向實踐,由此催生了這場席“卷”全行業、全價位的“質價比風潮”。
風潮之下,各個價位段的品牌表現如何?有何亮點?背后的推力又是什么?
01
2024年以來,屢有高端白酒價格倒掛的現象發生,高端白酒所構建的價值體系受到沖擊。
中國酒業協會《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也指出,上半年800-1500元價格帶倒掛最為嚴重,其次是500元-800元價格段。
在此背景下,一些高端白酒品牌選擇以酒體升級應對壓力,欲以品質金剛鉆穿透周期之墻。

茅臺1935是茅臺于2022年推出的高端醬香產品,今年7月18日,茅臺1935酒體升級鑒評會舉行,這是其上市三年來的第三次升級。
本次升級有三方面核心變化:首先是在原有酒體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了多支不同產區、不同酒齡、不同等級的基酒;其次,選擇了貯存時間更長、品質更優的老酒資源,并適當提高用量,進一步提升酒體酒齡;第三是創新采用“感官+數據”雙重評價技術,反復測試不同基酒的配比和作用,讓感官與數據相互印證,最終實現基酒的完美融合。
對此,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莉表示:“茅臺1935酒再度升級,旨在為消費者帶來更加極致的品質體驗。”
酒類分析師蔡學飛也帶來解讀:此次茅臺1935升級是立足“消費者需求”強化質價比,既延續茅臺品質基因,又通過飲后舒適度提升了婚宴、商務的場景匹配,結合其理性定價,也從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從“面子消費”到“真實價值”的轉型,成為該價位的“高質價比”代表。
如今,“喝少一點,喝好一點”漸成共識,但“好”的定義不再是單純的品牌溢價,而是品質與價格的精確比值。

近日上市的大珍·珍酒(珍酒·2020真實年份),以超高質價比滿足消費者對品質與價值的雙重追求。酒體品質方面,“大珍”選用酒體釀造時間均早于或等于2020年,并以20年以上老酒用心調味,這也是“大珍”極致質價比的關鍵所在。
3月12日,郎酒明確“做強、做長、做大紅運郎”目標,聚焦超高端價格帶。而紅運郎主體基酒貯存12年以上比例不低于80%,再加洞藏30年以上陳年酒及不同風格調味酒,“以「12+30」超高年份標準比肩茅臺·15年,經百萬郎酒莊園的白酒愛好者親身認證,成為‘質價比’白酒的代名詞。”
可以看到,今年以來,多個高端品牌集體擁抱“質價比”邏輯。
“從根本上說,質價比是指在某一價格區間內,產品能夠提供的功能、體驗、情感等價值與價格之間的最優平衡點,其核心是‘讓價格和質量相匹配,讓價格回歸價值’。因此,如今的‘質價比’風潮不再局限于大眾價格帶,而是擴展至全價格帶。”蔡學飛進一步表示。
02
大眾酒市場曾深陷低價競爭,但消費需求的結構性變化,正重塑邏輯。其中,100-300元價位是增長較快的板塊,“質價比”是關鍵引擎。
7月19日,酒鬼酒與胖東來聯合推出的“酒鬼·自由愛”正式上市。資料顯示,其定價200元,綜合成本為168.26元,產品毛利率15.87%,甫一上市就出現了賣斷貨的現象。

在該產品上市幾天前,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輪值總裁鄧靜,就以該產品的渠道合作伙伴身份盛贊其“極具質價比”。
蔡學飛也表達了同樣觀點——“酒鬼·自由愛”以超低毛利率重新定義白酒質價比,實現“高端品質+親民定價”的卡位,成為消費理性化時代下白酒質價比的標桿。
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亦多次強調,中國零售業未來的發展,一定是要好品質,合理的價格。

除100-300元價位,百元以下的光瓶酒,也是大眾酒的強勢版塊。2025年上半年,全國性名酒與區域性龍頭,紛紛發力光瓶酒賽道,以新品發布、煥新升級、戰略品牌歸來等方式,推出自家光瓶酒產品。
繼今年4月,高溝標樣系列上新、定價228元的新品高溝標樣·金標發布后,端午期間,高溝再度推出復刻版黑方、紅方兩款產品,分別定價59元、39元,在傳遞“質價比”理念的同時,使產品組合更具市場競爭力。
瀘州老窖二曲(2025版)在春糖期間煥新歸來,實現多重升級、注入強大品質基因,以糧香醇厚、口感凈爽的特質,定價65元,試圖在光瓶酒市場中搶占質價比高地。
仰韶酒業新推高端光瓶酒——仰韶酒,于春糖期間亮相、5月正式上市。該產品定價58元,有“入喉順暢,口味醇正”的陶香型風格,宣傳語為“極致質價比,體驗不將就”。
洋河于6月正式推出洋河大曲高線光瓶酒系列,吹響進軍高線光瓶酒市場的號角。“滴滴三年陳”的洋河大曲,欲打造為“大眾光瓶酒的標桿品牌”,助力構建洋河超級百億底盤......
可以發現,聚焦高線的同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喊出“極致質價比”。
實力也足以匹配這份口號。以洋河大曲藍瓶高線光瓶酒為例,定價為59元,配置強大釀造產能、原酒儲能、科研實力、技術團隊、品控體系,疊加“行業內唯一獲得真實年份認證的光瓶酒產品”標簽,保證“簡裝不減質,價實更味真”,上市即在京東平臺賣爆。

蔡學飛對此總結表示:洋河、高溝、仰韶等以“名酒基因+光瓶形態”重構質價比邏輯,既滿足理性消費“去包裝喝好酒”需求,又以規模化與信任溢價實現“高質平價”,推動光瓶酒向品質化悅己消費躍遷。
03
這股席卷全行業的“質價比”浪潮,其背后推力何在? 微酒總經理梁宛央指出了三重關鍵因素:
一是行業下行催生擠壓式競爭,當飛天茅臺降到2000元、茅臺1935降到700元,價位如多米諾骨牌下壓,倒逼全價位帶以品質守住陣地;
二是消費者從“為品牌溢價買單”轉向“為真實品質付費”,模糊的“好”被具象化的工藝、年份、口感重新定義;
三是酒企過去數年積累的過剩產能,成為這輪品質升級的“糧倉”——更多老酒、更好基酒得以投入產品,讓“提品質”從口號變為可落地的現實。
盛初咨詢總經理楊大玉進一步拆解本質:商業模式分“溢價模式”和“質價比模式”,除了奢侈品等精神文化商品外,絕大部分商品都需要“質價比”,而白酒行業產能相對過剩,名優酒廠有足夠的產能、儲能空間提供優質供給。
從另一個方面看,面對行業承壓、“越來越卷”的根本性困境, 酒企在產品層面的應對策略也無非兩種,微酒董事長黃磊分析道——選擇一是降價,選擇二是提質。
若降價:通過價格讓步刺激消費、去庫存,尤其高端酒價格倒掛嚴重時“以價換量”,這個方法可短期止痛,但缺點是可能透支品牌價值、稀釋高端價值認知。
若提質:也就是“把酒做好點”,通過品質升級,以“超預期的產品力”給消費者“確定性”,這種做法看似短期成本更高,但有利于積累品牌信任。
而當前行業的趨勢,正是將這兩種選擇融合為“質價比”的一體兩面—— 不是“要么降價,要么提質”的二選一,而是“用提質支撐合理價格,用合理價格反哺品質投入”的動態平衡。
“在當前擠壓競爭下,產品主義的權重將進一步提升,這是白酒行業的大趨勢,更有利于具備品質優勢的名優企業發展。”楊大玉補充道。
無論如何,這場“質價比風潮”,將是整個行業對品質精度、成本效率、價格誠意的深耕——當所有品牌都必須回答“我的品質是否配得上價格”,酒業才能進入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