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微酒

即時零售的浪潮里,沒有永遠的安全區,只有不斷進化的適應力。
01
“雪碧+芝華士”“檸檬茶+野格”“果粒橙+力嬌酒”……在歪馬送酒、酒小二等即時零售平臺上,這樣的調酒搭配不僅越來越常見,也成為當下年輕人極為流行的飲酒方式。
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即時零售不僅在短短數年內實現了千億規模的增長,近5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6%,同時也是存量時代下為數不多還在增長的零售新業態。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30年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萬億元。
近日,微酒在調研中了解到,在華中一家主營名酒的酒類流通企業,今年增長最快的并不是茅臺、五糧液等高端白酒,也并非100-200元價位的“剛需”白酒,而是從2023開始布局即時零售的進口酒板塊。據悉,該部門今年上半年回款金額過億,同比增長率超100%。
那么,這家公司是如何運營的?進口酒做即時零售需遵循怎樣的邏輯?對此,微酒對該公司進口酒板塊負責人孔凡展開了采訪。
從2023年至今,布局即時零售不到3年的時間,從1個sku到合作六七十個sku,從一個小供應商做到如今的top級別。孔凡和團隊是如何實現的?
“其實做到這樣都是錢砸出來的,一開始每一單都是虧錢的”,孔凡說,以歪馬送酒為例,他們在全國有很多倉庫,假如說一個單品下了200箱的訂單,一個倉最多是10-15箱貨,也就是說你至少要發二三十個物流出去,像是單價只有三四十塊錢的酒,拋開運費就賺幾分,加上人力、倉儲等成本,這個產品就是虧的。
由此來看,首先,做即時零售并不是單純有產品或是低價就可以做成,而是要考驗酒商整體的運營能力。河南一位酒商告訴微酒,“如果沒有好的供應鏈,沒有好的經營效率,沒有降本增效的能力,那么做即時零售只能是陪跑,也很難賺到錢。”
孔凡也認為,“未來的酒商要存活下去,必須要會運營,現在的邏輯不是你一款產品放到平臺就有量,而是酒商必須要做到一定的基礎量,平臺放量的效果取決于這款產品本身能做到的基數。”
其次,我們需要理解的是,即時零售不是改變酒品,是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比如在選品方面,什么樣的產品適合做即時零售?孔凡團隊總結了三點:大品牌、有量和小甜水,同時產品規格的選取也非常重要。
當下,即時零售的主流消費者是90、00后,從美團外賣轉化為歪馬送酒的用戶也主要是年輕消費者。有酒商表示,很多年輕消費者會選擇買“冰杯+飲料+小酒版”的組合,平臺會幫你組合好產品,包括告訴你如何調酒,這種diy的方式不僅給到消費者更多愉悅的情緒、更有趣味的飲酒方式,更為重要的還有培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
采訪中,微酒也了解到,相比消費者認知度更高的紅葡萄酒,小眾的白葡萄酒、白色烈酒在即時零售的表現要好得多。即時零售平臺所提供的快速送達、冰杯以及新興飲用方式等服務,讓白葡萄酒拿到手是冰的,以往較高的飲用門檻被調低了,共同造就了白葡萄酒、起泡酒和小甜水的崛起。
03
“快”,是即時零售的核心,不斷加快的配送速度與日益增長的訂單量既成就了這一全新的商業模式,也讓不少從業者對其“又愛又恨”,感到焦慮。
孔凡告訴微酒,“尤其是在今年京東宣布進軍外賣行業,緊接著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也加入戰場后,即時零售的賽道瞬間被按下了“加速鍵”,我的焦慮感和危機感變得更重。”
有行業人士認為,當京東、淘寶等行業巨頭紛紛加入,曾經需要3年打磨的供應鏈響應速度、3年積累的用戶心智培育、3年構建的區域覆蓋密度,如今可能被壓縮到半年甚至更短時間內完成。
這種“時間折疊”式的變革,正在倒逼所有參與者重新校準節奏:供應鏈能否支撐全國倉網的動態補貨?運營團隊能否跟上平臺算法的實時迭代?選品策略能否在極短時間內精準匹配年輕消費者的“小甜水”偏好與調酒場景?
對眾多在早期接入即時零售的參與者而言,即便已做到先行,也不得不面對“不進則退”的緊迫:昨天的“虧錢換規模”或許是必要投入,今天的“效率比速度更重要”才是生存準則。
即時零售確實撕開了新的增長裂口:它讓進口酒從區域貿易走向全國市場,讓 90 后、00 后的“即時微醺”需求被精準捕捉,讓“30分鐘達”的服務體驗重新定義了零售的 “時間價值”。
但這份增長背后,是無數酒商的焦慮。當平臺流量規則每季度迭代一次,當年輕消費者的偏好從“xx酒”轉向“xxx酒”只需一個熱搜,當同行的補貼力度突然翻倍,“跟上步伐”四個字變得異常沉重。如今的從業者不僅要懂選品、控庫存,更要學會與平臺博弈流量、與時間賽跑效率,甚至要預判下一個“調酒組合”的流行密碼。
然而,我們也需清醒認知:即時零售的核心是通過“倉網前置+即時配送”解決流通效率問題,讓商品更快觸達消費者,但它終究觸碰不到供需失衡的本質。當進口酒市場仍面臨部分品類產能過剩、當年輕消費者的新鮮感褪去后需求可能收縮、當平臺流量紅利見頂后價格戰難以為繼,單純靠“快”無法填補供需錯配的鴻溝。
即時零售的浪潮里,沒有永遠的安全區,只有不斷進化的適應力。當行業從“拼速度”走向“拼耐力”,那些既能跟上3個月的加速節奏,又能守住3年的長期價值的玩家,才能在這場變革中真正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