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跟大酒廠收購的品牌劃清界限,美國精釀協會推出了獨立酒廠的認證標志。
美國精釀協會(The Brewers Association)推出了一個“獨立精釀”的標志,這主要是為了方便消費者區別獨立酒廠的精釀啤酒,和那些被大公司占股超過 25% 的精釀啤酒(按照協會的標準,這些品牌就不算精釀了)。
不管是不是美國精釀協會的會員,只要是符合“精釀啤酒定義”的精釀廠牌都能免費使用這個標志。目前全美國有約 5300 個精釀品牌。
除了聽裝和灌裝啤酒的包裝之外,它也會出現在菜單和生啤龍頭上。官方是這樣介紹的:一個倒置的酒瓶表明精釀的出現把大酒廠的規則打亂了,酒廠獨立運營不受任何酒類大公司的影響。
“獨立性是精釀啤酒最重要的特點,這對于啤酒商和啤酒愛好者來說都非常重要,”美國精釀協會的主席兼 CEO Bob Pease 在新聞稿內這也說。
啤酒行業媒體 Brewbound 和尼爾森一起針對消費者做了調查,發現 81%的消費者都會把“精釀啤酒”和“獨立”或“獨立酒廠出品”聯想到一起。這樣可能會讓那些被百威英博這樣大型公司收購了的品牌也蹭到“獨立精釀”的“光環”。而這樣的“混淆視聽”,不是獨立精釀們希望看到的。他們還發現千禧一代非常重視品牌的“透明性”,包括產地、成分原料和所屬公司等信息的公開。
這是獨立精釀品牌和大酒廠劃清界限之舉。在啤酒銷售量逐漸減少的美國市場,二者都在爭奪市場份額。去年,精釀啤酒的占比已經占到了整個市場的 12.3%(銷售額占比到了 22%)。整個百威英博公司的市場份額(銷量)下降到了 44.1% 。
2016 年美國精釀啤酒產量少了 120 萬桶,產量僅同比增長 6%——近幾年首次的個位數增長。這主要是因為大公司的收購:去年百威英博收購了美國的精釀品牌 Devil’s Backbone 和 Karbach 等。協會不再把這些品牌視作精釀品牌了(盡管這些品牌大多還是會自稱精釀)。
這不是協會第一次為所有精釀品牌做營銷了。去年 5 月,為了幾年美國精釀啤酒周,超過 4400 家精釀啤酒一起推出了一款啤酒,并且把這個營銷活動命名為#MakeSmallBeerBig。這款啤酒由不同廠和品牌釀造,味道可能有各家的特色,但是統一的包裝表 明它們都屬于精釀這個社群。
有了這個標志后,精釀啤酒的社群屬性可能更加明顯了。
摘自云酒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