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酒乃藥之飲,酒為餐中王,無酒不成宴。喝酒,有境界、有品評方法、有飲酒之道、有飲酒器皿、有飲酒禮儀,下面是品飲一杯美酒,不得不知的事。
至尊酒圣:善釀善飲,開一代先河者為圣。熟諳酒史、精通酒道、釀飲皆通。所謂“天人合一方得酒,人酒合一始通天”,此酒圣所為也。
次尊酒仙:善飲善文者為仙。酒助詩興、詩酒合一,酒為詩之引,詩乃酒中王。所謂“腹有詩書酒為引,有酒無詩枉作仙”,此酒仙所為也。
再尊酒神:唯酒無量不及亂者為酒神。精通于酒,無所不知,酒量驚人,千杯不醉。所謂“聞香高下立判,暢飲驚天動地”,此酒神所為也。
四等酒俠:夾人者為俠,酒入俠腸、豪氣沖天,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惜其軀。所謂“義薄云天一壺酒,兩脅插刀俠客行”,此酒俠所為也。
五等酒爵:出身名門者為爵。酒風高雅。酒品錦繡,觀之則尊重尊貴感油然而生。所謂“一斟一品盡顯大家風范,一言一行皆為貴族風骨”,此酒爵所為也。
六等酒士:人中之杰為士。品行親近、神儀雋秀,陶然微醺總怡情。所謂“推十合一始為士,把酒言歡真君子”,此酒士所為也。
七等酒民:蕓蕓眾生為民。興之所致,淺斟低唱,醒醉之間享其樂。所謂“該喝就喝不推讓,喝多喝少憑感覺”,此酒民所為也。
八等酒徒:放蕩不羈為酒徒。逢酒必喝,酩酊大醉,醒來依舊笑春風。所謂“空得一副酒皮囊,害己傷人需避妨”,此為酒徒所為也。
九等酒鬼:嗜酒如命為酒鬼。生為酒來,死為酒去,醉生夢死一壺酒。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酗酒高”,此酒鬼所為也。
酒有品味,人有品級,國臺酒業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創建性提出飲酒之九重境界,以上九重,酒圣、酒仙、酒神,屬鳳毛麟角,非常人所及,天賦、機緣加畢生修煉,或許為之;酒俠恰在神與人之間;酒爵既需修為,更離不開基因;酒士稍需努力,便可求得;酒民為蕓蕓眾生;酒徒、酒鬼則需敬而遠之。
凝神靜氣,心系于酒;
舉杯齊眉,眼觀其色;
勾頭傾杯,鼻聞其香;
細品慢咽,口嘗其味;
融色香味,得其風格。
凝神靜氣,心系于酒
調整心態,專注于酒,調動感官眼鼻口和酒進行對話。此刻的我們就像一臺高規格的精密儀器,時刻準備好測試酒的色、香、味、格。

舉杯齊眉,眼觀其色
把酒杯端到齊眉的高度,取一張白紙作為背景板,觀察樣酒顏色(無色或者微黃),做好記錄。在觀察其透明度,有無渾濁物和沉淀物時,要把酒杯拿起來,輕輕搖動再觀察,對照標準,做出色澤的鑒評結論。

勾頭傾杯,鼻聞其香
將酒杯舉起,置酒杯于鼻下二寸處,勾頭30°-45°間,輕嗅其氣味。最初不要搖杯,聞酒的香氣揮發情況,然后搖杯聞強的香氣。在聞的時候,要先呼氣,后再對酒吸氣,不能對酒呼氣。一杯酒最多聞三次就應該有準確記錄。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風繼續聞。聞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聞另一杯。

細品慢咽,口嘗其味
入口(0.5-1ml),將酒液輕輕的倒在舌尖上,由舌尖慢慢滑倒舌面上,吞咽蠕動酒液,全面接觸味蕾,使之充分接觸上顎、喉膜、頰膜進行全面辨味。5-30s后,將酒液咽下/吐出,立即張口吸氣,閉口呼氣。這個時候,回到鼻腔的香氣叫“回香”,留在口腔中的叫“余香”,經久不散的味道叫“余味”。

融色香味,得其風格
根據色、香、味品評情況,綜合判斷出酒的典型風格,酒體狀況,是否有個性。

飲酒之道,貴在適量。
國臺倡導文明飲酒、健康飲酒、飲健康酒、飲酒健康。
每天可以喝一點,每次喝得少一點,但要喝得好一點。
酒器
器之精美紛雜,其要在于形同一、量適中、器潔凈。
主要為分酒器和酒杯。
隨著“醒醒更好喝”成為更多人的共識,醒酒器或將成為重要的酒器之一。
酒宴無小事,處處皆禮儀。
其要在于座次、敬酒、姿態、語言。
眾歡同樂,切忌私語;
尊敬賓主,圍繞大局;
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語言文化,妙語連珠;
勸酒適度,切莫強求;
察言觀色,善解人意;
舉止得體,彰顯品位;
轉頭問候,深化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