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云酒頭條

如果要尋找商業機會,一定要以發展眼光來看,對于“茅五洋”同樣如此。
日前,19家白酒上市公司半年報全部出盡,業內外又爭相對相關企業“排座次”。
最受關注的是“三甲”:按照半年報營收排序,依然是茅臺、五糧液和洋河。其中,雖然洋河的營收、凈利潤增速繼續雙雙保持兩位數增長,但由于增速略低于茅臺、五糧液,引發了“慢拍”的猜測。
如果要尋找商業機會,一定要以發展眼光來看,對于“茅五洋”同樣如此。
多年之前,談及白酒格局,很多人提及的是茅臺、五糧液“二龍治水”,而隨著洋河以實力主角的方式加入,共同構筑了“三足鼎立”態勢,持續在品牌、市場、營銷等方面發揮重要行業引領。
“三足鼎立”格局之下,“三甲”有哪些共同之處,又有哪些差異?
?
都是白酒三甲,有哪些共通之處?
2010年,洋河實現營收76.2億元,晉身行業第三,自此,“茅五洋”在體量上一直是“公認”的三甲,這一格局一直延續至今未被打破,可見其“護城河”之深。
從體量來看,茅臺、五糧液、洋河業績顯著領先。
2019年上半年,上述三家企業分別實現營收394.88億、271.51億、159.99億,合計約占19家白酒上市公司總營收的65.89%。其中,洋河營收已經近兩倍于排名第四的企業,差額達到了79.8億。
在高科技行業,慣用相較差多少年的說法。以此類比,即使洋河增速為零,排名第四的企業保持30%的增速,也需要3年才能迎頭趕上。
不只是營收,從凈利潤來看,茅臺、五糧液、洋河業績含金量同樣非常高。
2019年半年報顯示,三家企業凈利潤占19家企業凈利潤總額的79.89%。其中,茅臺凈利潤率為50.52%,遙遙領先,而五糧液和洋河凈利潤為34.39%、34.89%,也居于高位。同樣是與“老四”的比較,洋河凈利潤規模已經是其兩倍多。
從產品來看,茅臺、五糧液、洋河各占據行業三個百億大單品之一,具備業績保障。
目前,茅臺酒年營收入已經超過650億,經典五糧液在五糧液400億年營收中也占據重要位置,洋河夢之藍在2017年實現銷售額翻番,成功躋身百億大單品陣營。在其他品牌邁進或沖刺“百億俱樂部”時,三大百億大單品已經成為行業的超級IP,一支產品堪比一個公司的營收規模。
從業績規模到業績含金量,再到業績保障,茅臺、五糧液、洋河都具有顯著的領先性,成為最堅固的“護城河”。
?
同是白酒三甲,不一樣在哪里?
哪怕是三胞胎,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茅臺、五糧液、洋河這個“三甲”組合同樣如此。
2019年初,茅臺酒零售價在2000元左右,如今已接近3000元,且供不應求已成為社會共識。甚至于僅憑“有貨”,就讓華潤萬家、物美等茅臺全國商超賣場服務商“上頭條”。
此外,商超賣場銷售平價茅臺不僅“秒沒”,網絡信息顯示,搶購茅臺已然與春運搶購火車票的熱度相當。正是憑借高端市場的掌控力以及供不應求的需求力,茅臺高業績獲得內在支撐。
與茅臺不同,五糧液過去半年多工作的核心是產品迭代+營銷升級。自1993年“普五”前身誕生以來,至今已經延續到第八代。5月20日,第八代經典五糧液正式面世,標志著從2003年開始生產的第七代經典五糧液退出市場。
新品發布之前,五糧液已經進行了充分的預熱,上市之后與第七代在市場掀起高潮:第七代經典五糧液1399元、第七代經典五糧液收藏版1699元、第八代經典五糧液1199元,很快讓第八代經典五糧液一炮而紅,隨后通過控盤分利等營銷升級,推動市場成交價接近1400元。
與第八代經典五糧液同期亮相的還有501五糧液,雖然尚未正式發布,但在超高端有著極大優勢。正是由于產品升級換代,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市場推廣得力,五糧液的市場力得到進一步激活,最終也反映在業績之上。
在三甲組合中,洋河是追趕者。
2003年,“藍色經典”掀起的品牌熱潮為洋河注入了新的活力。彼時,五糧液營收已經超過63億,貴州茅臺營收為24億,差距懸殊。沒有茅臺、五糧液一樣的高端需求力、市場力等“先天優勢”,也沒有“歷史包袱”,通過不斷持續提升綿柔為代表的核心價值,洋河最終在需求力、市場力等方面迎頭趕上。
對于洋河來講,“綿柔”已經成為其品質標簽,這個立足于消費市場“味道”轉變的創新,塑造了洋河贏得市場追捧的產品力和業績持續增長的市場力。2019年推動的“尋味綿柔”更是致力于在全社會建立新消費文化,從而在更高的高度向茅五看齊。
矚目未來發展,白酒行業的競爭已經從“百米沖刺”轉向“馬拉松”,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以行的更穩、跑得更長的心態,進行戰略蓄力至關重要。過去幾年間茅臺的掌控力和需求力、五糧液的產品力和創新力、洋河的價值力上都將其體現得淋漓盡致。
?
“三足鼎立”中的洋河“第一性”
眾所周知,三角形有著穩固、堅定、耐壓的特點。對于行業發展來講,從茅臺、五糧液的“二龍治水”到茅五洋的“三足鼎立”,無論是茅臺酒、經典五糧液之后夢之藍的導入,還是三家企業對行業競合的倡導,都構筑了更有利的發展格局。
能夠與茅臺、五糧液并列,洋河究竟有什么樣的特質呢?
回顧洋河的發展可以發現,2006年營收只有10億,但隔年已經達到17.6億,到2009年已經跨越40億,上市之后的2010年營收突破76億,晉身行業前三。2018年,洋河實現營收241.6億元,為2009年的6倍。
自2006年至今,洋河營收有9年增速超兩位數,增速甚至一度超過90%??梢哉f,洋河一直保持著穩健增長。而能夠打開增長快車道,洋河靠的正是創造綿柔“價值力”,并不斷進行提升。
從綿柔“品質1.0方案”,到綿柔健康“品質2.0方案”,再到洋河“品質3.0方案”,始終圍繞“消費者”和“創新力”來提升價值力,將“綿柔”塑造為新的消費文化元素,并成為市場主流,構筑了洋河自己的“第一性”。與“文化茅臺建設”、五糧液“講好自己的故事”一道,給行業帶來良性影響,讓白酒形象有了新的變化和元素。
洋河也正在尋找更多的“第一”領域。4月,洋河聯手烈酒巨頭帝亞吉歐推出了首款中式威士忌“中仕忌”。過去,白酒企業從事洋酒尚未有先例,但洋河毅然決然的向著規模尚小但增長極為迅速的領域進發,在為自己創造獨特賽道的同時,也為全行業打開一扇新的窗戶。
洋河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耀曾表示,“總是引領潮流”是洋河最美的姿態。以“第一性”為特質的洋河,已經與茅臺、五糧液共同頂起了行業發展,矚目未來正努力啟更多的“第一”,進入綿柔的極致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