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云酒頭條

接下來的30年,酒業又將邁過哪些新節點,實現什么新目標?
你可曾暢想過,30年后,就是2049年,偉大祖國將是什么樣子?
按照“兩個一百年”的核心目標: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站在2049年回望,未來30年,走在新征程上的酒業,又將邁過哪些新節點,實現什么新目標?
?
3800億、1600億,做大做強主業仍是核心目標
過去70年,酒業在生產規模、經濟效益等方面,都呈現出數十倍的增長。在充分滿足人們健康飲酒需求同時,在投資、稅收、就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交出了完美答卷。
未來30年,酒業又將樹立什么樣的新發展目標呢?“立足酒天地”,做大做強酒主業仍是核心。
按照四川省《優質白酒產業振興發展培育方案》,白酒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在2020年達到3000億元,2022年達到3800億元,占全國比重穩定在40%以上,利潤占比提高到30%以上。
《貴州省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振興行動方案》則提出,2020年,白酒產量達到50萬千升,產值達到1200億元;到2022年,白酒產量達到80萬千升,白酒產值達到1600億元。魯酒振興、豫酒振興、蘇酒振興也都提出了相應發展目標。
茅臺集團、五糧液集團也正即將邁入“后千億”時代。對于茅臺集團未來發展,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保芳則表示,要加快發展步伐,立足主業擴大酒天地,千億目標后不停步,“做實”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
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則透露,五糧液爭取在“十四五”前期躋身世界500強企業,努力打造健康、創新、領先的世界一流酒企。與五糧液一樣,瀘州老窖等也提出了目標,目前進入這一榜單的“門檻”已經達到約1700億元。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創始院長李稻葵曾預測,中國將在2025年左右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2049年達到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與日本和法國比肩。矚目未來,酒業的前景無疑更加值得期待。
?
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走過70年,經歷高速發展的酒業,正轉入高速度與高質量并重之路。
高質量發展之路,體現在酒業競合時代的開啟,和已上升到中國名片、民族產業的發展維度。茅臺、五糧液、洋河、汾酒等企業抱團發展,互訪協作、洞悉大勢、把握潮流,加強戰略合作共推競合發展,共同打造中國白酒高地、酒業命運共同體,攜手共進,為酒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未來破局尋路。
高質量發展同樣體現在企業層面。對于茅臺未來發展,李保芳在加快發展的同時,也提出了“合理平衡市場缺口,管好市場終端價格”等要求。目前,“文化茅臺”建設要增添茅臺發展新動力,形成茅臺新時代的特質,為“中國制造”打造新的樣板。
在“二次創業”新征程和沖刺千億的道路上,五糧液也正在加快自身的組織創新,加碼渠道、組織、系列酒和機制建設,積極推進營銷數字化改革謀劃未來。
在行業競爭從“速度時代”走向“品質為王”的高質量時代,作為白酒三甲之一,洋河正吹響高質量發展“集結號”,為蘇酒振興按下“加速鍵”。郎酒正向包括上市在內的目標發起沖擊,系統性提檔升級,明確提出未來5-10年實現濃香、醬香儲量20萬噸、30萬噸的目標。
汾酒正推進“11936”中長期復興,在規模上突破同時,實現體系、組織的全面復興。
高質量發展還體現在產業鏈層面。1919酒類直供為代表的新零售平臺,酒仙網為代表的綜合性垂直電商,華致酒行在資本市場上的探索,一批新興B2B平臺以及供應鏈金融的快速崛起,都已經開啟了酒業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
承擔更大社會責任
酒行業已進入由大到強的新時代,其發展已經走到需要更加強調社會責任的程度。
當前,脫貧攻堅成為全社會的核心工作之一,到2020年要解決最后七千多萬群眾絕對貧困問題,“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與此同時,2020年還是解決絕對貧困的終點,也是鄉村振興的全新起點。
在這一問題上,酒業正承擔著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
今年8月,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主辦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涼山公益活動舉行,踐行“發展長效扶貧產業,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的指示精神,善款將投向特色產業項目,在未來繼續助力大涼山精準脫貧。
在企業層面,茅臺長期致力于幫扶道真、務川、丹寨等貧困縣脫貧,如今的道真縣已率先完成脫貧。此外,茅臺已連續7年開展的“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仍在持續,幫助更多貧困學子步入大學。“茅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李保芳曾多次這樣表示。
五糧液等更多企業也始終探索“扶貧、扶志、扶智”于一體的新模式,充分利用白酒產業跨度大的特點,進一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扶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戰線上,始終飄蕩著濃濃的“酒香”。
在環保方面,酒業同樣承擔更大社會責任。茅臺、郎酒等企業攜手保護赤水河,并走進云南鎮雄助力扶貧,全面反哺上游。曾以環保技術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五糧液,也正持續加碼生態循環經濟建設。
慈善酒業、綠色酒業……不斷增加的標簽,背后是酒業對社會責任的“不忘初心”。
?
代表“中國制造”飄香世界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國重器”讓中國制造揚名世界。在疾步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中國釀造”既起著重要作用,又是極佳的國際化樣本。
作為純粹的“中國制造”,白酒國際化在很長一段時間都面臨著文化認同、消費場景等難題。在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及名酒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白酒正在全球酒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通過“先抓胃、再抓心”的系統化工程,白酒在國際市場不斷突圍;通過執行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內控標準以及國際化推廣,白酒正強化“硬實力”;主動融入世界話語體系、價值體系和消費文化體系,白酒構建起國際間的深度交流,精進“軟實力”。
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賽走進中國,全國糖酒會、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等國際化、專業化、高端化的世界酒類行業盛會常態化舉辦,“走出去、引進來”的國際化戰略,創造了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和路徑。
在國際化方面,五糧液與英國帝國理工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等開展科學研究,汾酒在俄羅斯、加拿大落地生產,水井坊等引進國際巨頭注資,張裕為代表的葡萄酒企業通過海外并購實現海外布局……越來越多的“中國釀造”以文化超越壁壘、跨越時空,為“中國制造”乃至全球商業提供借鑒。
1949-2019,酒業走過了一段更加壯闊的征程,2019-2049將是又一段壯闊歷程。30年后,當人們舉杯享受生活的美好,共同為祖國干杯,中國白酒更將在時代和國際舞臺上繼續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