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酒業家

白酒的增長邏輯已變
到目前為止,18家白酒上市企業(不包括牛欄山、皇臺未統計)2023年一季度業績均已披露,為2023年酒業的新開局定下了基調。

從營收規模來看,白酒產業和上市公司整體上仍實現了開門紅,12家酒企營收增速超過15%。凈利潤方面,10家酒企凈利潤增速超15%,其中古井貢酒以42.87%的凈利潤增速領跑頭部陣營。
一季報作為酒企2023年交上的第一份答卷,對酒企全年的發展以及外界對酒企的判斷有著深刻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春節相比去年提前近11天,春節旺季比往年縮短近半個月,市場早早進入傳統淡季,大幅增加了白酒企業一季度經營的不確定性,但酒企整體仍能實現亮眼增幅,無疑為2023年開了個好頭。
總營收四年增長76.08%
白酒行業回歸理性發展主線
一季度財報數據中包含了春節旺季的銷售情況,在酒企全年營收中占比較大,不僅能展現出產品的銷售表現,也是酒企的品牌影響力、市場規模、渠道控制力等綜合實力的體現。其次,該數據的表現也能為酒企全年發展提供基礎和決策參考。
受客觀環境影響,白酒行業在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年中遭遇較大的波動,既有2020年的一季度的暴跌,也有2021年與和2022年一季度的爆發式回歸。但從數據來看,2023年第一季度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一季度,都已實現了相當可觀的增長。
在同統計和比較的17家白酒上市公司中,2019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為721.55億元,而2023年第一季度這一數據增至1270.53億元,增長76.08%。

具體來看,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一季度,酒企營收增速的核心區間為20%-35%;2020年一季度白酒行業受疫情影響業績普遍下滑,但在2021年迅速反彈,爆發式增速大量出現,考慮到上年的低基數,出現高增速并不意外。
但在2022年一季度,白酒企業在上年的基礎上延續了高增長態勢,有數據統計的17家企業不僅無一下滑,營收增速也十分亮眼,汾酒大增43.62%、舍得大增83.25%、酒鬼酒大增86.04%,10家酒企營收增速超過20%。
對比2023年一季度酒企營收增幅,可以明顯看出整體增速在持續收窄,頭部企業能夠保持穩健增長,但大量非頭部企業降速明顯。
有業內專家表示,自今年一季度開始,大部分白酒行業動輒50%、80%以上的增速將成為過去式,理性發展將成為行業主線。
強者恒強
頭部企業進入利潤驅動時代
從今年一季度的數據來看,頭部企業的增長確定性還在持續增強,行業前六的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瀘州老窖、古井貢酒,一季度利潤增速均大于營收增速,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2019年第一季度,17家可比上市公司總利潤為272.6億元,而2023年第一季度這一數據飆升至531.89億元,增長95.11%,利潤增速遠超營收增速。
白酒行業自深度調整期以來,以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為代表的頭部白酒企業最先順應行業發展,開啟向業務聚焦、產品結構調整的方向發展,在全國名酒和省級名酒不斷優化品類布局的同時,利潤實現了節節攀升。

2023年第一季度,可比上市公司中12家實現利潤增長,其中古井貢酒更是實現42.87%的高速增長。
而這一趨勢也展現出白酒企業在2023年結構升級的成效顯著,中高端產品持續發力,在市場競爭占據優勢地位,銷售成本持續降低,綜合作用下,一季度利潤實現“狂飆”,而這一趨勢在未來或許也將成為常態。
但并非所有公司都能享受這一紅利。以老白干為例,連續兩年實現營收增長但凈利潤下滑,就可見端倪。在老白干的品牌結構中,板城、文王、老白干占比很大,但產品以中低檔為主,對利潤增長的貢獻很有限,而以中高端產品為主、能夠貢獻利潤的武陵酒,業績占比又太低,規模仍有待提升。
由此可見,在白酒行業“量減價增”的大趨勢下,結構升級將成為中腰部企業未來生存和市場突圍的關鍵,需要將有限的資源聚焦于滿足目標消費者核心需求上,通過做精產品線、做高產品結構、聚焦大單品等關鍵動作優化企業產品結構,從而激發市場活力,提高市場運作效率,推動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次高端白酒、頭部地產酒增速逆轉
擠出泡沫方可向陽而生
從2023年一季度凈利潤增速對比可以發現,頭部名酒企業的業績、凈利潤增速優勢十分穩定,緊隨其后的主要為頭部地產酒企業。古井貢酒營收增長24.83%,凈利大增42.87%;今世緣營收增長27.26%,凈利增長25.2%;迎駕貢酒營收增長21.11%,凈利增長26.55%。
這與2021年與2022年一季度的局面產生了很大偏差,營收及利潤走勢均出現較大變動。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舍得營收增速分別為154.21%、83.25%,酒鬼酒營收增速分別為190.36%、86.04%,地產酒營收增速則集中在25%-40%之間,整體呈現頭部>次高端>地產酒的形勢。
在2023年一季度,頭部企業在高基數的基礎上增速繼續保持穩健,地產酒則逆市上揚,次高端酒企顯著承壓。國盛證券的一份研報指出,次高端白酒此前得益于高端白酒充分打開價格空間與消費升級趨勢,全國化進展迅速,業績彈性很強;而地產酒作為后周期品種,隨著消費升級向區域名酒的滲透,產品結構優化與前期投放費用效果的逐漸兌現,其利潤率彈性已經逐漸顯現。
有行業專家表示,次高端白酒由于前幾年的超高速增長,掩蓋了渠道中的部分問題,如今增速開始放緩,也是擠出泡沫、回歸理性發展的信號;頭部地產酒的省內市場基本盤十分穩定,疊加產品結構升級和泛區域化市場拓展,增長潛力和質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進入2023年,白酒消費場景快速復蘇,展現出強有力的市場韌性。但在此之外,增長邏輯的演變更值得關注,從跑馬圈地的銷售鋪貨模式,轉向以利潤為導向的精耕細作,抓住人群與產品分層帶來的新機遇,不斷提升執行和創新效率,酒企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