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沒逃過白酒的“真香定律”2023-07-27 16:07:51
摘自智谷趨勢PRO
1
年輕人喝白酒沒逃過“真香定律”
風向變了。
過去幾年,白酒被一些人稱為“年輕人的絕緣體”。
90后說,白酒太辣喉了,只有我爹那代人才喝白酒。
結果如今,這個曾經“年輕人的絕緣體”沒逃過“真香定律”。
伴隨著社交聚會以及商務宴請場景的增多,90后作為第一批步入中年的“年輕人”正在接棒父輩,成為白酒消費的潛力股。
2022年京東超市一季度白酒消費趨勢報告中顯示,31—40歲用戶所占白酒消費的比例高達47%。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2023年中國白酒行業消費白皮書》顯示,80后甚至90后逐步成為白酒消費的主力人群,95年后出生的職場新人因社交因素驅動他們開始更多地接觸白酒產品。

對于“年輕人到底喝不喝白酒”的靈魂拷問,馬云曾有一個神預言——“現在不喝白酒的年輕人,等他們到了40多歲,他們也會喝上白酒的”。
只是沒想到,90后還沒到40歲,就開始喝上了白酒。
90后還顛覆了“北方人酒量大”“山東最能喝酒”的刻板印象。根據京東超市《90后白酒消費趨勢報告》,90后消費群體占比Top10的城市中,北方城市僅占兩席,為北京和天津,而南方城市占八席,上海、成都、廣州、蘇州、重慶等城市的90后,白酒消費較多。
果然,這一代年輕人身體比嘴更誠實。
到底是什么讓白酒虜獲年輕人的芳心?
最直接的原因是,年輕人變了。
這屆成為消費主力的“年輕人”正在步入中年,在“卷也卷不贏,躺也躺不平”的當下,都需要情緒的出口,社交與微醺中放松神經的白酒就具有這個功能。
當然,白酒找到了很好地與年輕人的觸點,是打破絕緣壁的關鍵。
白酒一直在抓住年輕人的心上下功夫,2018年以來傳統白酒企業至少打造出了200多款“青春小酒”,茅臺推出了茅臺冰淇淋,并通過i茅臺和巽風數字世界與年輕人保持在同一頻道上。


當初入“中年”的年輕人,遇上不再“端著”的白酒,一場雙向奔赴為劃出了美麗的增長曲線。 當白酒主要消費群體逐漸向年輕群體過渡,酒類市場不僅涌現了一批懂“新消費群體”的后起之秀,以貴州茅臺為代表的龍頭企業也不斷創新高。貴州茅臺財報顯示,2022年實現總營收1275.54億元,同比增長16.53%,業績增速創近四年新高。今年一季度,貴州茅臺實現營業總收入393.79億元,同比增長18.66%,單季凈利潤首次突破200億元。
2
“今天《財富》500強企業中至少有40%將會在10年內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是我們現在尚未聽說過的新貴。”前麥肯錫資深合伙人、《破壞性創新》作者理查德·福斯特如是說。 時代變化得太快了,所有品牌都害怕淪為“前任”,都想走到年輕消費者心中去,都在想辦法讓自己“年輕”起來。但絕不是花錢買流量、砸包裝、刷存在感這么簡單,一味地“裝嫩”反而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數字化時代,以往專注“注意力、說服力、記憶力”的品牌建設邏輯已不再適用。 或許我們需要澄清一個觀點:“品牌年輕化”是個表象需求,內在的需求其實是“品牌時代化”。沒有品牌的黃金時代,只有時代的黃金品牌。 這促使我們追問品牌的本質和真相,究竟怎樣的品牌才能恒久打動人心。 今年最火出圈的城市非淄博莫屬。很多人不理解,淄博作為一個重工業城市,為什么要搞燒烤?其實,淄博并非指望燒烤這個產業能拉動GDP、創造稅收,而是希望用味美價廉、服務一流的淄博燒烤作為導流的入口,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和投資者的目光,輻射帶動更多業態“出圈”。

茅臺冰淇淋也是類似的思維。2022年5月19日,茅臺與蒙牛聯名出品,添加了53度飛天茅臺酒的三款茅臺冰淇淋在線下和線上開售,一時成為現象級的消費事件。顯然,和主營業務相比,茅臺不是想靠這幾杯甜品,去創造多高的收益。而是想靠這份甜蜜和微醺,去抓住年輕人的胃,從而抓住年輕人的心——與新一代建立起聯系,在消費者心中不斷刷新存在感。

與此同時。茅臺通過上線i茅臺,打通互聯網時代的數字化通道。這數字化的一小步,卻是到互聯網原住民中去的一大步。 在i茅臺上還發售了100ml/瓶的飛天茅臺,與大瓶裝的飛天茅臺不同,價格美麗且包裝小巧,主要作用是完成新消費者的品質教育,提高茅臺的這個品質適應性及受眾范圍。 究其根本,茅臺冰淇淋、100ml/瓶的飛天茅臺和淄博燒烤,其實都是一種互聯網思維。用看似“小甜頭”的方式獲取流量,不直接從入口掙錢,有了流量來發展其他業務。所以,淄博燒烤和茅臺冰淇淋,其實本質上是渠道作用最大化。 通過這幾步,茅臺罕見地打破了商業世界中的“180”現象。 “180”現象指的是,一家企業80%以上的收入,往往是由一個“拳頭產品”貢獻的。不少企業的成功都是戰略大單品的成功,可口可樂、王老吉、紅牛等等,當然也包括此前飛天茅臺酒之于茅臺。 不過,透過茅臺的2022年財報會發現,飛天茅臺酒外,第二增長曲線初現。 其年報顯示,2022年才上線的i茅臺去年實現了118.8億元收入,截至發稿前注冊用戶突破4000萬。這一系列耀眼成績的大前提是:i茅臺平臺上并不銷售貴州茅臺的王牌產品——500ml裝53度飛天茅臺酒。 這一年來,茅臺的生肖茅臺、珍品茅臺、茅臺1935等產品,都通過i茅臺打響了名聲。最突出的是茅臺1935,至2022年底,其銷售額突破了50億元大關——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很多白酒企業全年的銷售總額。 值得注意的是,茅臺1935是2022年初才推出的新品,面世之初就被茅臺定位為“千元級產品中,茅臺1935要成為臺柱產品”。茅臺希望借此卡位千元價位帶,而千元價位帶的擴容又是茅臺新增長極的重要布局。 而茅臺1935也不負眾望,在上市355天時間成為千元價格帶的爆紅單品,“一瓶難求、賣斷貨、一周就賣完、一直供不應求……”是茅臺1935在2022年的熱門話題。在去年11月下旬,安徽、北京、福建、江蘇、陜西、天津、山東、河南等19個省區甚至出現賣斷貨現象。

有“臺柱”茅臺1935支撐的系列酒,可以說是貴州茅臺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2022年茅臺系列酒收入159.39億元,增長26.55%,高于茅臺酒約15.4%營收增速,茅臺1935將開啟“百億級”單品新征程。茅臺提出,到“十四五”末系列酒的營收目標是翻一番,增長到240億元以上,占集團比重在10%以上,成為主要增長極。 可以清晰地看出,茅臺的路徑并不是“注意力、說服力、記憶力”的品牌建設邏輯,而是“注意力、產品力、文化力”的邏輯,它既不服老躺平,也不嘩眾取寵紅于一時,而是從基因里與時俱進,從戰略層面重塑茅臺,努力成為時代的黃金品牌。
3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茅臺的管理層中,80、90后年輕干部達600余人,占干部總數的55%。而茅臺現任董事長丁雄軍是70后,也是茅臺有史以來最年輕董事長,接棒時不到50歲。 年輕的管理層,更懂年輕人,更會用年輕人的方式對待年輕人,并與年輕人玩到一起去,這為茅臺緊跟時代潮流奠定了基礎。 茅臺冰淇淋和i茅臺作為進入年輕人的“圈子”,已經完成了戰略使命,接下來的關鍵是如何從“入圈”到“造圈”。更專業的說法是玩轉私域,不是把用戶當成品牌盈利的工具,而是成為用戶的伙伴,一起共創。 事實證明,茅臺是懂“造圈”的,它知道年輕人喜歡體驗感、參與感。 i茅臺運行之初,受到消費者熱捧,預約申購中簽率一度僅為0.35%,有消費者戲稱:除了有實力還得有運氣才行,誰不想成為那個“百里挑一”。 體味到了消費者的熱切支持,每月一次的“小茅好運”預約活動由此而生。每日同一時段的守候化為耐力值,換取小茅運,累計50個小茅運,就可以參加“小茅好運”的專場進行申購,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得到品牌的厚待。
曾幾何時,幾千萬人準時準點守在i茅臺APP,只為搶上一瓶茅臺。而在“巽風”APP——幾十萬人在APP里學釀酒,完成任務就有機會兌換茅臺,對不少人來說可太香了。 難怪茅臺董事長丁雄軍自信說:“要用巽風把千億茅臺在數字世界再做一遍。” 巽風更大程度上,還是一種釀酒文化的傳承與輸出。貴州茅臺酒的釀造與農事生產息息相關,小麥熟、高粱收,端午踩曲、重陽下沙,是真正的“天人共釀”。茅臺推出的二十四節氣文化酒,體現的是順天應時、道法自然所形成的“光陰的故事”的一種積淀和繼承。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茅臺不敢忘,也希望消費者不會忘。
4
十幾年前,當互聯網浪潮席卷而來的時候,人們喊著它將摧毀了音樂、媒體、零售、旅游和出租車等行業。 但是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發現,互聯網每摧毀一個就業崗位,就會創造出2.6個新就業崗位。 幾年前,當90后開始接棒成為消費主力的時候,人們喊著中國消費大變天,老品牌將邁入黃昏,只有新消費品牌才有未來。 但事實證明,時代的機會是均等的,所有產品和品牌都值得用這個時代的思維重新做一遍,老品牌也能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茅臺很好地給我們詮釋了——沒有品牌的黃金時代,只有時代的黃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