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人大經貿有限公司四月春游鐘祥
探尋仙洞清心境,拜謁皇陵展風采!
2012.4.16-21日,公司辦公室組織公司全體員工分三批共300多人到鐘祥春游,探尋黃仙洞,拜謁明顯陵;空余時間組織大家拔河,團隊拓展。現場氣氛熱烈,參與積極,達到了放松身心,回歸自然的效果,充分展示了員工的團隊風采,也體現了公司的人文關懷!
黃仙洞是鐘祥的著名景點之一,俗稱黃金洞,是國家級的核心景點。位為大洪山脈之南,坐落在湖北省鐘祥市客店鎮,距鐘祥市市區66公里。《大洪山志》卷五形勝篇載曰:“洞之山為黃仙山,相傳黃石公憩此,故名”
史料載:“黃仙山在山之南麓,其下有黃仙洞,豁然明曠,有龍潭,深不可測。”黃仙洞面向西北,全長2500余米,洞口壁高100米,寬70米。洞內蜿蜒曲折,迭宕起伏,豐富的石灰巖石在天然水和地下水的溶蝕作用下,經過極其漫長的地質發展歷史,從而形成了極其奇特的洞天石林景觀和十分豐富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洞內鐘乳石比比皆是,形態各異,石針、石矛、石筍、石柱、石塔、石幔、石瀑,分別呈紅、黃、白、褐等色,如玉似翠,景致誘人,色彩絢麗,撲朔迷離,氣勢恢宏,波瀾壯闊。
明顯陵是鐘祥最著名在景點,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位于湖北省鐘祥市城東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壑獻皇帝和母親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國數千年歷史長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寢。 顯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歷時共47年, 其圍陵面積183.13公頃,整個陵園雙城封建,外邏城長3600余米,墻高6米,墻體厚1.8米,紅墻黃瓦、金碧輝煌、蜿蜒起伏于山嵐疊嶂之中,雄偉壯觀,是我國歷代帝王陵墓中遺存最為完整的城墻孤品,陵園由內外邏城,前后寶城、方城明樓、棱思殿、陵恩門、神廚、神庫、陵戶、軍戶、神宮監、功德碑樓、新紅門、舊紅門,內外明塘、九曲御河、龍形神道等30余處規模宏大的建筑群組成,其布局構思巧奪天工,殿宇樓臺龍飛鳳舞,工藝浮雕美絕倫、一陵雙冢舉世罕見,是我國古代建筑藝術中的瑰寶。
顯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雙冢舉世無雙的孤例而彌足珍貴。顯陵的墓主朱祐杬生前為興獻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16年武宗駕崩,因其無子嗣,慈壽皇太后與首輔大學士楊廷和遵奉“兄終弟及”之祖訓,遺命“興獻王長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號為嘉靖,后朱厚熜為自立體系,用武力平息了長達3 年之久的“皇考”之爭,其間廷杖致死17人,入獄、奪俸、充軍、戎邊、革職等官員達115余人,從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體系,這一重大事件歷史上稱之為“大禮儀”之爭。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將其父追尊為恭壑獻皇帝,并將王墓改為帝陵,開始了大規模的改建擴建工程,直至嘉靖駕崩建設才停止。
顯陵以其獨特的環境風貌、精巧的布局構思、宏大的建筑規模、豐富的地下寶藏及其珍貴的歷史價值而受到國家文物專家的高度重視,八八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九年三月國家文物局又將其作為明代唯一的一座帝陵,向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已投票通過,將我國湖北鐘祥市的明顯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