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南商圈
2023年,全國釀酒行業累計產品銷售收入首破萬億元。
日前,中國酒業協會公布2023年全國釀酒行業數據稱,去年全國釀酒行業完成釀酒總產量613萬千升,同比增長1.1%;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10802.6億元,同比增長9.3%;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628.2億元,同比增長7.6%。
分酒種來看,2023年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均同比增長。其中,白酒、啤酒是拉動中國酒業增長的主力。
需要注意的是,黃酒、葡萄酒雖穩定增長,但相較白酒、啤酒規模差距較大,尤其葡萄酒利潤總額尚不足白酒的1%。
另外,到2023年,白酒產量已出現七連降。在產量下滑的背景下,白酒行業仍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表明行業結構性增長明確、集中分化趨勢進一步強化。
白酒和啤酒貢獻87%以上銷售收入
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產業內部矛盾凸顯、產業轉型升級、消費需求下行,中國酒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諸多不確定因素交織下,酒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
不過,由于產業韌性強勁,總體來說,中國酒產業發展“短期不悲觀,長期更樂觀”。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酒業呈現出產銷量總體穩定、收入利潤穩定增長的良好局面。
2021年,全國釀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686.73億元,同比增長14.35%;利潤1949.33億元,同比增長30.86%。2022年,全國釀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9509.0億元,同比增長9.1%;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491.5億元,同比增長27.4%。
到2023年,全國釀酒行業完成釀酒總產量6131萬千升,同比增長1.1%;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10802.6億元,同比增長9.3%;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628.2億元,同比增長7.6%。
對于酒業近年來的表現,業內普遍認為,“緩增長、理性增長”已經成為中國酒業今后的總基調。
進一步看,在整個釀酒產業中,白酒、啤酒向來是收入大頭。2023年,白酒行業完成銷售收入7563億元,同比增加 9.7%;實現利潤總額2328億元,同比增長7.5%。同期,白酒實現銷售收入為1863億元,同比增長8.6%;實現利潤總額260億元,同比增長15.1%。
2023年,白酒啤酒收入合計為9426億元,占酒業總收入的87%以上。時間往前推,2021年、2022年,白酒啤酒銷售收入合計分別為7618.28億元、8377.54億元,占總體營收比例分別為87.7%和88%。
值得一提的是,規模僅次于白酒的啤酒,在2023年的利潤總額漲幅最大。中國酒業協會指出,2023年啤酒行業在產量穩定的基礎上,繼續延續效益增長的態勢,再次實現“量價齊升”的良好發展局面。
露酒成銷售收入第三高的酒種
相比白酒、啤酒上千億元的規模,黃酒、葡萄酒以及其他酒的銷售收入要少很多。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披露的數據,2023年,全國黃酒生產企業數量約700家,完成釀酒總產量190萬千升,同比增長3.2%;完成銷售收入210億元,同比增長2.1%;實現利潤總額19.5億元,同比增長8.5%。
葡萄酒方面,去年全國釀酒葡萄栽培面積約158.8萬畝,葡萄酒企業1885家。全國葡萄酒行業完成釀酒總產量30萬千升,同比增長3.4%;累計完成銷售收入90.9億元,同比增長4.8%;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2億元,同比增長2.8%。
此外,2023年全國其他酒產量120萬千升,同比增長7.2%;實現銷售收入190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利潤16億元,同比增長65%。
目前,黃酒增長較為穩定,其他酒類則增長迅速。根據行業劃分,其他酒以露酒為主,憑借個性化、多樣化、豐富性的特點,近年來露酒增勢喜人。
數據顯示,2022年(露酒)其他酒產業,全國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262.31億元,同比增長5.17%;其他酒實現利潤42.59億元,同比增長4.95%。酒協曾明確表示,露酒已成為繼白酒、啤酒之后,銷售收入第三高的酒種。
03
產量七連降,白酒利潤增速放緩
作為酒業增長的主力,白酒仍是市場最為關注的板塊。
國家統計局與中國酒業協會行業數據均指出,2023年白酒產量出現下降。依照行業數據,2023年,全國白酒行業實現總產量629萬千升,同比下降5.1%。
鈦媒體APP注意到,這也是中國規上白酒產量連續第七年下降。2017年-2022年,規上白酒產量分別為1198.1萬千升、871.2萬千升、785.9萬千升、740.7萬千升、715.6萬千升和671.2萬千升。且相較2016年白酒產量1358.4萬千升的峰值,2023年白酒已減產一半以上。
另外,2023年白酒利潤總額為2328億元,同比增長7.5%,該數據也是近五年來白酒利潤增速首次降至10%以內。經梳理,2019年-2022年間,白酒利潤增速分別為14.54%、13.35%、32.95%、29.36%。
目前,白酒行業分化、集中趨勢進一步強化,產量、營收及利潤均向頭部集中。在產量、銷量雙雙下滑背景下,白酒依然能取得營收、利潤雙增長,基本邏輯是白酒“量減價升”。
近年來,酒企熱衷于“車輪式”漲價,高端化加價更是酒企主流策略,白酒利潤由此不斷攀升。不過,2023年白酒產業的高頻詞是去庫存和價格倒掛,多數漲價動作并未落到實處。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振國表示,“中國酒業正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過剩、庫存增加、預期轉弱等多種困難,市場面臨著調整的壓力,繼續依賴價格推動的增長模式也將面臨困難。”
《2023年瀘州·中國白酒批發價格指數運行報告》顯示,環比來看,2023年白酒價格指數有8個月出現不同程度上漲,但走勢不及預期;同比來看,白酒價格指數全年僅上漲了1.02%,漲幅低于三年疫情時期,創下近七年的新低。
從定基指數看,沖高回落后年底再創新高,但勢頭正在明顯減弱,目前,全國白酒批發價格定基總指數呈現慣性上漲;從分類指數看,名酒、地方酒、基酒價格指數走勢大體一致,但名酒走勢弱于預期,地方酒性價比凸顯,走勢強于預期,基酒價格走勢基本穩定,超出預期;各省名酒價格指數則走勢轉弱,分化明顯。
目前,名酒、地方酒、基酒價格指數走勢大體一致,但名酒走勢弱于預期,且分化明顯。劉振國指出,“隨著行業進入存量乃至數量競爭,品牌之間、香型之間乃至產區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行業的結構會進一步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