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云酒頭條

隨著啤酒巨頭的合縱連橫,原本的競爭格局被打破,新的商業、市場秩序正在重構。
1月11日,百威英博在哈爾濱舉辦重點經銷商會議,百威英博Jan Craps(中文名:楊克)首次以亞太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身份公開現身經銷商會議。同日,有消息稱百威英博正在考慮將亞洲業務分拆上市,赴港融資50億美元。
押寶亞洲、下注中國的百威英博,還帶來了新的殺招。
據云酒頭條獨家獲悉,百威英博日前在中國召開2019百威超高端專職經銷商大會。會上官宣了一條重要信息。2018年12月,百威與捷成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就中國大陸相關業務設立合資公司。百威將持有該合資公司65%的股份,捷成集團將擁有該合資公司35%的股份。該合資公司將用擁有藍妹啤酒在中國大陸的品牌權益級進口分銷權益。
之前一直自營品牌的百威,開始首次與經銷商聯營高端啤酒。這對于百威來說,是一種模式的空前嘗試,這次的強強聯合,將對中國高端啤酒的市場格局產生何種影響?
?
捷成是誰?
百威與捷成集團建立合資公司,將進一步強化百威的高端啤酒品牌組合,并將藍妹啤酒推廣到更多銷售區域,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樣化的消費體驗。
捷成集團是誰?百威為何選擇同捷成合作?
捷成集團是1895年成立的一家船運代理機構,在大中華區市場已經深耕120余年。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專注于市場營銷、分銷及投資的集團企業,廣泛涉獵包括飲料、消費品、工業、汽車、物流及捷成資本在內的多個商業領域。
其對本地市場的深刻解讀以及領先行業的專業化知識,致力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商業伙伴創造價值,提供中國市場開拓的有效途徑。在大中華區域之外,捷成集團也在東南亞、澳大利亞、德國、丹麥、中東、美國等地區,與眾多姐妹公司保持緊密聯系。
據數據顯示,2017年度,捷成集團的營業總收入達134億港元(約合108億元人民幣)。除大家所熟知的保時捷汽車、戴森等爆款產品外,藍妹啤酒也是其一條業務線。

藍妹啤酒起源于18世紀德國北部城市不萊梅,1906年捷成洋行從德國整體收購藍妹啤酒。此后,沿用優良傳統秘方精心釀制的藍妹啤酒,正式引入中國。
定位高檔次啤酒的藍妹,其優良品質一直都深受消費者所推崇。連續多年以來,藍妹啤酒占據香港進口啤酒銷售量第一。2017年,藍妹啤酒(BlueGirlBeer)在中國內地銷售額增長高達121%。在激烈的啤酒市場格局下,原裝進口藍妹啤酒的銷量保持穩定增長,并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超高端啤酒品牌之一。
“百年企業+百億企業+流量爆品”,捷成集團成為百威英博最好的合作拍檔。
?
從產品到模式,百威切中高端啤酒競爭要害
成立合資公司,并非百威英博與捷成的第一次合作。自2014年,捷成集團成為百威英博全系列啤酒品牌在港澳兩地的獨家代理。此次合作,捷成與百威英博升級合作模式。
先前,經銷商股份合作模式在白酒行業中常見,不少酒企在這方面都做出了嘗試摸索。比如茅臺推進經銷商參股,在全國各省組建省級合資公司,并對合資公司給予15項政策支持。其中,各省級合資公司是由各省經銷商聯誼會發起,經銷商自愿參與,并由經銷商共同出資成立。在股權比例方面,茅臺指出,原則上建議茅臺自營公司不控股,但可根據各省實際情況適當調整。
但在啤酒行業,經銷商股份合作模式很少被提到。過去一說起啤酒的資本運作,一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直接收購品牌,另一種便是依靠市場競爭直接擊垮一個品牌。而現在,百威給出了一個新的選項。
當收購大戰告一段落,百威意欲通過股份合作的形式來整合商業板塊?
對于酒企而言,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酒企與經銷商不僅能夠做到利潤統一、思想統一,其對市場的掌控力也會更強。在中國市場,藍妹和百威同屬高端品牌,如今進行股份合作,相當于兩者進行了利益捆綁,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
與其相互競爭,不如走向聯合。百威與捷成升級合作模式,不僅僅獲得高端品牌加持,更收獲了寶貴的渠道網絡。在中國啤酒市場消費升級、規模效應轉向追求利潤的背景下,品牌聯營往往能實現1+1>2的效果。
?
高端啤酒市場格局生變?
百威英博聯手捷成,很容易華潤啤酒和喜力的合作。
2018年11月5日,華潤集團(啤酒)有限公司與喜力集團中國區業務的交易傳聞靴子落地:華潤集團(啤酒)有限公司斥巨資20億元人民幣拿下喜力在華7家公司。與此同時,華潤啤酒將結合自身在銷售渠道方面的競爭優勢和喜力集團的高端品牌優勢,實現喜力集團授權高端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
原來,在中國高端啤酒市場上,百威、喜力、嘉士伯、華潤、青島啤酒以及其他高端產品相互競爭。經過一番組合操作后,變成了百威(藍妹)、華潤(喜力)、嘉士伯、青島啤酒等少數巨頭之間競爭,中國啤酒市場從過去的群雄割據進入了新一輪的寡頭競爭。
華泰證券分析稱,“面對增長持續低迷的啤酒需求情況,主流啤酒廠商已經開始從‘增量思維’向‘存量思維’轉變。生產端體現為停止產能擴張、資本支出縮減,華潤、百威、重啤等廠商主動采取關廠措施優化產能。”
啤酒市場總量已經到達天花板,百威與捷成的結合,正是從“增量思維”向“存量思維”的轉變,不僅結束了彼此的競爭,還提高了對外競爭優勢,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如今,我國啤酒行業寡頭格局尚不穩定,就沒有任何一家啤酒廠商市占率超過 30%,市場排位仍存在更替的可能。高端啤酒這方面,隨著啤酒巨頭的合縱連橫,原本的競爭格局被打破,新的商業、市場秩序正在重構。
百威加持藍妹,華潤與喜力在一起之后,明天誰和誰又將牽手?接下來中國啤酒市場還將有哪些變化?一切皆有可能。